能源安全事关全局。眼下正值迎峰度夏的准备阶段,今夏电力供需形势如何?煤炭供应能否跟得上?
《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的情况下,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较去年预计将有较大增长。对此,近期相关部门密集调研部署,未雨绸缪提前做好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工作,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重点保障电煤供应的量、质和价。
用电负荷或有较大增长
国家能源局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至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6%;26个省份全社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工业和制造业当月用电量增速高于全社会平均水平。
业内一致认为,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整体向好和气温的逐步升高,全社会电力消费将有较大幅度增长。“今年全国最大电力负荷可能超过13.6亿千瓦,较去年有较大的增长。”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司长梁昌新在日前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根据中电联预测,2023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约9.15万亿千瓦时,全年增速在6%左右。2023年正常气候情况下,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约为13.7亿千瓦左右,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若出现长时段大范围极端高温天气,则全国最高用电负荷可能比2022年增加近1亿千瓦。
多地也做出用电负荷快速增长的判断。以宁夏为例,作为我国“西电东送”重要送端,其承担着向全国十几个省份大量送电的责任。据国家电网宁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介绍,预计迎峰度夏期间宁夏火电最大开机容量达2920万千瓦,最大可调容量2550万千瓦。经研判,今年夏季宁夏电网负荷将保持较快增长,最大负荷将达1720万千瓦,同比增长近13%,最大外送功率达到1050万千瓦,对电力保供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山东日前印发的《2023年全省电力电量平衡方案》提到,预计2023年迎峰度夏期间,午高峰全网最高用电负荷1.14亿千瓦,同比增长5.4%,晚高峰1.08亿千瓦,同比增长7.8%。
密集部署提前布局
面对用电负荷大幅增长的趋势,多方密集部署备战“迎峰度夏”。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4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带队赴电网、煤炭等企业调研,并召开2023年一季度电力厂网协调会、重点煤炭企业一季度运行分析座谈会、汛前和迎峰度夏气象来水情况会商会等,分析研判入汛前和迎峰度夏电力供需形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做好电力运行调节、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意见措施,对持续做好电煤供应保障、严格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等工作进行了安排。
抓好监测分析预警、加大支撑性电源和输电通道建设投产、确保电煤充足供应、全力做好机组稳发满发工作、科学做好负荷管理工作……国家能源局五处着手下好“先手棋”。按照“适度超前、留有裕度”原则,督促各类电源迎峰度夏前投产发挥保供作用。其中,支撑性电源不少于1700万千瓦。持续优化区域主网架结构,增强应急保障能力。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认为,在新能源电源占比日益提高、极端天气频发等背景下,各地应发挥灵活性电源优势以提升调节能力,积极推进省际电网之间的互联互通。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今年宁夏正在进一步推动发挥储能的顶峰作用,通过储能“调峰+顶峰”市场化机制调节手段,合理纳入电力平衡,发挥保供支撑作用。同时,做好跨省跨区互济。截至目前,宁夏电网已提前联系购买新疆等外省富余电力,制定省间应急调度实施细则,合规开展省间现货、应急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