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长江,泰州一直在行动。
持续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取得成效—— 长江泰州段水质稳定在II类标准
2022年,泰州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持续开展“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先后开展泰州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子基地和长江(泰州段)生物多样性观测能力建设,完成长江(泰州段)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及应急响应体系建设,通过强化河岸共治,保护长江取得阶段性成效。近年来,长江泰州段流域水质持续改善,稳定在II类标准。
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子基地
形成全链条长江智能化治理模式
创新国家治理体系、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是国家超前探索智能社会治理模式的重点布局。2022年,泰州市启动泰州市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子基地建设。
该基地以“健康长江泰州行动”大数据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监测监控网络、无人机航拍、无人船监测、卫星遥感等先进技术开展沿江生态环境的全天候监测监控,建立有效的巡查、预警及反馈机制,确保各类预警信息及时有效处置,为长江大保护提供全方位技术支撑。
“这个基地发挥的作用有点像天气预报。”健康长江泰州行动指挥中心负责人黄志民介绍,系统建成后会实现对未来6小时排口污染物浓度数据的预测,一旦重点入江排口产生超标预警,中心会及时将预警信息推送给职能部门,以提醒相关企业做好检查,杜绝超标行为发生。
基地建设形成了“监测-预警-调度”全链条的长江智能化治理模式,实现流域范围内包括政府、公众、企业等不同主体的联动和共治。
截至目前,基地建设已立项并纳入省环保项目储备库,实施方案通过了由生态环境部信息中心组织的专家论证。根据计划,今年将完成三类应用场景和四大实验内容的建设并上线运行,助力全市生态环境监管。
构建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及应急体系
提升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能力
长江(泰州段)会不会发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一旦发生沉船或危废物倾倒该怎么办?为了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环境事件,2022年,泰州市开展了长江(泰州段)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及应急响应体系建设。
根据项目建设要求,泰州市生态环境局对该市沿江3公里范围内的环境风险企业、化工园区、危险化学品码头、危险化学品运输船舶等各类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开展全面排查,进行流域突发环境事件风险评估,绘制长江(泰州段)沿江环境风险地图。结合突发环境事件风险源基础信息排查情况,泰州市构建了沿江地区突发环境事件综合信息数据库。同时,利用无人机对长江(泰州段)沿江化工园区进行高精度三维成像,实现环境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可视化,为长江(泰州段)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提供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