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能源车电池“做CT”,给3D打印拍X光,为碳排放数据计算树标尺,为生物医药仪器提供校准方法……从古时的度量衡到如今的精准计量,从民生保障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计量标尺始终发挥着实现单位统一、保证量值准确的重要作用。
5月20日,是第24个“世界计量日”,中国特别主题为“计量助力中国式现代化”。记者从南京市市场监管局获悉,我市计量工作立足民生、支撑产业,围绕我市八大产业链,大力推动计量与产业深度融合,助力稳企强链和产业优化升级,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无损“体检拍片”,高精度测量降成本提质量
走进南京市计量监督检验院,一件件高精尖的仪器令人叹为观止。一个“大铅房”,将工业生产的产品或部件放进去,就可进行断层扫描。产品有什么质量缺陷,这台工业CT机一扫便知,一旁还有专业人员对扫描结果进行“读片”“诊断”。“比如新能源电池,有很多层组合电池板,以往检测电池板有没有缺陷要拆开来检测,现在只要放在机器里扫一下就能知道,避免对电池造成损害。”
对新能源汽车电池核心零部件进行无损测量和分析,为工业机器人核心部件进行关键数据的测量采集,给核工业、航空航天及智能制造进行精密测量……当前,我市产业发展正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新能源、智能制造等迈出新步伐。市计量院用自主研发的高精度测量技术,解决企业在设计开发、工艺优化以及质量控制中的技术难题,计量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当前,3D打印技术正迅猛发展。3D打印出的产品质量是否过关,内部缺陷如何发现?
“我们利用X射线光技术,将工业测量、逆向工程和3D打印技术相结合,建立了增材制造产品表面三维形貌和内部结构的检测能力,为企业产品进行内部结构扫描检测。”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建设的江苏省激光应用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已经为多家企业进行零部件缺陷分析,提高了产品良率,为企业降低了测试成本、缩短出货周期,保障产品质量。该中心通过逆向工程与建模分析反馈生产研发,为企业改进3D打印生产工艺提供了技术支撑,促进了“研发-生产-检测-改进”的良性循环。
服务生物医药,助力国产高端仪器“进口替代”
南京某制药企业在使用生物发酵罐进行逐级放大生产的过程中,发现在使用相同工艺情况下,换一个罐子得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公司的产率一直受到影响。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测试中心的工程师经过一系列排查,建立数学模型,系统性评价罐体内各种参数的分布,协助企业选择最优的放大条件并科学布置各种传感器,使得问题迎刃而解。
“没有精密的测量,就没有精密的产品。”在生物医药企业的研发、生产、质控等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计量仪器和测试设备,进行精准的计量测试,从而保证研发和结果的精准性,提高质量控制和标准化水平。
去年年底,依托南京市计量监督检测院建设的国家生物技术药物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获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正式批准成立。作为国内首家服务生物医药产业的国家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中心以生物医药产业需求为导向,探寻计量测试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途径,提供全产业链、全溯源链、产品全寿命周期的计量技术服务和具有前瞻性的计量创新服务。
基于对企业使用生物发酵罐的服务,中心编写了生物发酵罐国家校准规范,为行业提供有效的量值溯源手段。该规范在南京一家生物医药企业应用,帮助企业目标物产率提升近50%。